elitarezo

红四方面军粉,隆美尔元帅粉,杨威利提督粉

【翻龙劫同人】陌上花开(完结)

开封府上到府尹,下到各级衙役,对公孙策都是关切有加,除了住在牢里,一应待遇堪比从前,公孙策感动不已。艾虎展昭众人更是一有时间就过来与公孙策叙话,希望能帮他恢复记忆,包拯也日日前来探望,有时二人探讨案情,有时只是闲话。转眼半月过去,众人心急如焚,公孙策却是淡定自若,他回京之时尚未筹得良策,本是抱定必死之心以全包拯,但其后从众人处听得许多细节,时间宽裕,他却有了计较。他对背后之人已有猜测,便委托展昭调查。现在得到结果证实了他之前的怀疑,到了破局之时。

于是他找来包拯,“大人,草民虽然没有恢复记忆,但是这些天仔细推敲,事情始末,已猜出一二。”

包拯深知公孙策之能,听言大喜过望,“公孙先生已经知晓幕后主使之人是谁?”

公孙策解释道,“杏儿姑娘告诉在下,草民才刚离开开封府,她便收到指示,由此可见这并非一时起意,而是预谋已久,一切都经过周密安排。此案有两处要点。其一,貌似盗取兵册嫁祸于我,实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若我不能即时归案,大人会因共罪而论罪。而大人之所以会获罪,是因为曾签下保密切结。其二,他们若要得逞,我必须离开开封府。而大人之所以驱逐学生,皆因圣上酒醉不朝。所以幕后主使,必然是有能力在兵部盗走兵册,且有机会接近皇上,并使大人签下保密切结之人。”

听罢此言,包拯沉思片刻,“先生是指那兵部赵祥?”

公孙策点头。包拯回想起公孙策离开之日,正是赵祥前来通禀,且他言语中多有暗示,因此自己才会怒火中烧,口不择言,犯下大错,“言之有理。但是他又是如何做到?空口无凭,比须要有证据。”

“若是假定赵祥是背后之人,那么一切就不难解释。兵部归赵祥所管,他拿走兵册易如反掌。且大人提到归还兵册之时史宏主簿不在,是另一人接手。料想这人是赵祥指派,在焚毁签单之时做了手脚,留下了学生原来的签单。艾虎曾经提及,去岁上元节时我等在集市上看变戏法,她与展护卫都能看出其中手段,学生却毫无头绪。房内灯光昏暗,学生也不似习武之人眼力过人,那人若是手脚敏捷掉了包,我未必会发现。所以我请展护卫试探那日接手之人,其人果然身手不凡。至于圣上酒醉之事,想来也是事出有因。杏儿姑娘坦白她师傅乃是江湖上有名的毒郎中。我在其乡间居所曾见一种兰花,其花香醉人,食入其花粉,便和饮了烈酒一般无异。赵祥可以随时出入南清王王府,有机会在狄娘娘所制酒酿中下毒。此案中毒郎中乃是关键人物,他必在赵祥身边,抓捕到此人,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包拯听了这番话,由衷钦佩道,“这其中经过,曲折甚多,先生却能推测得明明白白,先生慧智,真是世间少有。”

经公孙策点拨,包拯如拨云见日,恍然大悟,他马上安排下去,众人分工领命。后来包拯设计打草惊蛇,赵祥舍卒保车欲杀刘佑灭口,危机之时被展昭救下,刘佑遂供认不讳,诸般细节,与公孙策所推测的相差无几。刘佑为将功赎罪,供出兵册乃是藏在赵祥封地无尘居,并且交出忘忧散的解药。之后赵祥落网,因为涉及皇室宗亲谋反,公孙策又劝谏包拯谨慎处置。这次包拯从善如流,将赵祥交由皇帝处理。皇帝赐赵祥自尽,对外只说病逝。


案情了结之后,公孙策逐渐恢复了记忆。经历过这番劫难,众人哪肯再放公孙策离开。只是包大人默不做声,公孙先生又不说留下,直把众人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正在大家商量办法之时,皇帝召见公孙策入宫觐见。皇上先谢公孙策出谋平乱,再谢他进退有度。皇上问及公孙策是否继续留在开封府,公孙策不置可否,只说要斟酌后定。皇帝又问若他不留在开封府,是否愿意入朝为官,公孙策只推说才疏学浅,不堪大任。

从皇宫出来,公孙策仍在考量今后的去路。恢复记忆后,他很矛盾,既感念包拯回护的情谊,又对当日的话仍有所介怀,他可以为大人欣然赴死,却不确定可以坦然的留下。思索去留之间,他看到包拯等侯在宫外。此时已入深秋,强劲的秋风吹过,黄叶纷纷飘散,洒落在大红宫墙之间的石路上。包拯今日未穿官服,着一袭便装站在石路上,静静地等着公孙策。公孙策停下脚步,恍惚间想起了十三年前在白云寺相与包拯相逢时的情景。

包拯缓步走到了公孙策跟前,脉脉地看着他。少顷,包拯开口说道,“无论先生决定是去是留,包拯都有肺腑之言相告。自白云寺相遇至今,一十三年矣。十三年间,先生为包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可谓劳苦功高,若无先生,包拯无以至今日。先生离去之后,包拯方觉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后惊闻噩耗,更是椎心泣血,痛心入骨,悔之晚矣。于包拯而言,先生是良师益友,患难知己,于开封府而言,先生更是中梁砥柱,不可或缺。昔日错者,今日受已,包拯深知出口之言,犹如覆水难收。只望先生为天下苍生计,勿以介怀,不计前嫌。若再得先生垂怜,包拯必不负余生。”说罢极为郑重地一躬到地。

人生遇知己然不易,更难得的是志同道合。公孙策少年时怀才不遇,追随包拯之后方得尽展一生所学,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大快平生。十三年来包拯对他言听计从,礼遇有加。仅凭这份知遇之恩,就足以让他铭记五内,效命一生。何况这次包拯为他挺身顶罪,这份恩情,更是陨首难报。包拯为人内敛自制,今日承蒙他不弃挽留,更是说出如此肺腑之言。过往是非不必深较,公孙策之前的顾虑一扫而空,顿觉此生无憾,夫复何求。士为知己者死,他感激涕零,亦躬身还礼道,“大人知遇之恩,学生无以为报,愿结草衔环,效犬马之劳,以全大人之志。”

二人冰释前嫌,包拯大喜过往,他起身扶起公孙策,二人执手相看,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正所谓,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全文完


写在后面的话:

先说一些不正经的话:

我在08年之前看过诸多版本的包青天,在猫鼠,鼠猫,猫BG,花样虐猫之间摇摆不定,反复横跳。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看了新包碧血丹心,一眼万年,惊醒梦中人,放过那只可怜的猫吧,没看见旁边还有这么一个温柔贤惠,博学多才,人间绝色的公孙先生吗?!范鸿轩老师在新包里温文儒雅,气质犹然,比起93版又多了分生动,可爱和呆萌,翻龙劫里外加楚楚可怜。我从来没有见过男演员哭的这么动人的。


然后是正经的话:

文题取自吴越王钱镠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这里先解释一下最后一章为什么在案情结束后包大人不马上道歉,其一他需要组织语言,其二他知道皇帝会想重用公孙策,他不想让自己的话影响公孙策的决定,是尊重先生的表现。

看完翻龙劫后我一度心绪难平,一者是为先生抱不平,二者是思索这样的裂痕要如何修复(想要团圆结局的话)。所以在文中设定了先生被诈死这个环节,我觉得包大人这么傲娇内敛,需要一个大的刺激才能明白和说出自己的心意。同时我认为先生在仍然失忆的情况下选择回去更能体现他的正直和担当,所以在文中做了这样的改动。而包拯上刑场那个环节怎么想都不符合逻辑,因此纵然很煽情也舍掉了。全文我想表达的是,事后先生一直是问心无愧,不怨不悔,大人则是问心有愧,悔之不已。大人能放先生走替他顶罪,对他而言,这已经是最深情的行为了,先生肯定也明白,所以最后包拯道歉后二人才能和好如初,情谊弥坚。

最后致敬范鸿轩老师的演技。30集拜别包大人那场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明眸垂泪,诉尽万语千言,百转柔肠,真是我见犹怜。我就是因为这场哭别,才时隔多年又提起了笔写下了这篇同人故事。我人生中写的第一篇同人就是包青天同人,兜兜转转十多年后又写回了包青天,也是缘分。

写这篇文时正值回国探亲前夕,焦头烂额之际熬夜码出了这些文字,很多地方感觉没有写到位,只能点到为止。写同人本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有人分享自是欢喜,无人关注就自得其乐。希望多年后回看此文时,仍能体会到今日的感动,也就足够了。

最后感谢观看,冷圈不易,欢迎同好留言交流,祝大家春节快乐!


评论(12)

热度(34)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